钓鱼台国宾馆坐落在北京西郊阜成门外古钓鱼台风景区,南北长约一 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42万平方米。钓鱼台国宾馆有十几栋楼房,楼房从钓鱼台东门北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编号,钓鱼台国宾馆环境幽雅清宁,楼台亭阁间碧水红花、林木石桥,是中国古典建筑情趣与现代建筑格调的完美融合。
始建800年前
要说历史,北京钓鱼台可以上溯到800年前的金代,当时这里位于京城的西北,名为鱼藻池,水域面积很大,玉渊潭和钓鱼台没有间隔,是金、元皇帝每年游幸之地。金章宗皇帝喜在此处垂钓,因而得名“钓鱼台”。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这里成为明代皇亲的京郊别墅。明代著名文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这样描绘钓鱼台的景观:“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你看,刘侗将钓鱼台描绘得多美:水上有
舟,水心有岛,岛上有榭,还有花鸟,泉水潺潺,冬夏不竭。这景色美得太“江南园林味”了。明代以后,大清乙酉年(1765年),正值康乾盛世,这里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皇帝专门请人将金元时代的鱼藻池旧址浚治成湖,引来西山之水扩容玉渊潭、钓鱼台之水域,并将水源疏通引至阜成门、西直门的护城河,改善整个京城水系。1774年,乾隆皇帝又决定在钓鱼台行宫大兴土木,营造了多处建筑,如养源斋、同乐宫、清露堂、澄漪亭、望海楼等。乾隆皇帝还为每座亭、台、楼、阁亲笔题写了匾额。于是钓鱼台的清泉碧水可终年曲折迂回于亭台楼阁和翠林茂木石桥之间,钓鱼台行宫显得愈加秀美。
1774年,乾隆皇帝还亲自为钓鱼台西侧瓮门赋诗题匾“钓鱼台”,如今西侧瓮门上壁依然嵌有乾隆书这3个字的石额。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活动发展迅速。中央决定在钓鱼台建一座国宾馆,要建18栋设计风格迥异的现代化接待楼,客房400多套,还要建室内网球场、游泳场、健身房等。还决定要将原有的亭台楼阁古建筑重新修缮,外部保持原有风格,内部改成现代化装修。第18号楼总统套楼是楼群中最重点、最豪华的建筑,其外形是纯中国皇帝宫殿结构,黄色琉璃瓦铺顶,绿色画栋
雕梁环绕,楼高3层,处处富丽堂皇、金玉交辉。楼内的总统卧室更是气派,使用的大床和衣橱都用紫檀木精雕而成,落地宫灯分列四周,雍容瑰丽。卧室前的落地大挡屏用红木精雕细刻并配以十余幅山水花鸟画卷,营造出浓浓的中国情调。除总统楼外,其它17栋楼有西方别墅式的,有伊斯兰式的,也有东方民族式,但均是现代化建筑,楼下一般是会客室,备有餐厅或会议谈判厅。1959年国庆10周年庆典前夕,钓鱼台国宾馆迎来了首批国宾。钓鱼台国宾馆建成以后,这里的景色大为改观,原钓鱼台行宫和现代化18栋楼连成一片,古今相映、珠联璧合。整个国宾馆古木茂密、碧水潺潺、绿草茵茵、柳堤弯弯、石桥小径通幽,恰似人间仙境。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本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