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飞桨 持续 
首页 > 御膳文化 > 宫廷文化 > 中国清代宫廷名菜

中国清代宫廷名菜

2017-07-03 09:21:52 来源:美食网 浏览:

        宫廷菜是清代宫廷御膳房流传下来的风味莱肴,清康熙,乾隆年间,清宫的膳房已具相当规模。清代宫廷风味名菜、各种名宴、特色名菜、名点种类不计其数。

        清朝宫廷名菜
        在色、香、味、形异彩纷呈的清宫名菜中,许多都是附典于肴、寓情于菜的典故名菜,它们更为直接地体现了御膳的文化特质。
        砂锅白肉
        要从百年砂锅居说起,清朝旧俗,皇室王府每年的祭神、祭祖典礼,总要以白煮全猪作为祭品,祭罢则上下同吃“祭余”。于是,吃白煮肉,便由祭祀而成为满族的一种食俗。据《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廷臣吃肉。其肉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此俗。”
        砂锅居饭庄是创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中华老字号。迄今已有267年的历史,从而积淀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记载和折**老北京地域文化的演进、发展,装载着清代满族、旗人、老北京食俗风尚的事儿、市井吃喝的影儿,有王府祭祀供煮白肉、砂锅居缸瓦市卖“神余”的“景儿”;更有新老北京餐饮业百年发展的历史变迁……成为京食俗文化的人文见证。
传说皇帝赏赐的“白肉”,皆放于大红朱漆肉槽中,吃者席地而坐,用随身带的解牛刀,自片自食,以示不忘祖宗遗风。王府祭祀,常常将剩余的肉分赏下人,更夫们也常可一饱口福。
         后来,曾在府内煮白肉的厨子,与定王府更夫一起,在更房旁边临街处盖了几间小房,弄来府内煮肉的大锅,小白肉馆就此开张,取“和和顺顺”之意,请人写了“和顺居”字号。由于白煮肉取料地道(皆为青一色的“鞭猪”,即从京东赶来的活猪,猪龄六七个月,体重120斤,膘肥二指上下),现杀现煮(头天宰,当晚煮,次日卖),烹制精细,所以很快名播远近。
        其制法是:取通脊和软硬五花肉,刮洗干净,锅底铺猪骨,一次加足汤水,先武火烧开,再文火白煮。煮够工夫,取出晾凉,去掉皮骨,按部位加工分售,于是那口直径四尺、深三尺的煮肉大铁锅,被传说成神奇的大砂锅,只要注入一锅清水,一夜之间就会化成满锅油汪汪的白汤。肉香为锅涂上一层神异色彩,锅的神话又给肉香添上无形的翅膀。很快,人们只知“砂锅”,不管“和顺”,店主也索性将“和顺居”改叫“砂锅居”了。
        荷包里脊
        荷包里脊,是清宫的一道传统菜。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制。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随身佩带用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以装钱装物或作为衣外的装饰物。上面用金丝花线绣有花鸟虫鱼图案,形象美观,色彩鲜艳。御厨便模拟荷包的样子,创制了此菜,后成为宫中名馔。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本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热门推荐

  • 百鸟朝凤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菜,又是给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的吉祥菜。只因它的造型奇特,口感鲜香,而赢得太后的赞赏。后来演变成为京菜、苏菜及粤菜谱中...更多
    2021-07-01
  •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曾将中国的饮食文化誉为中国在世界上的骄傲,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说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更多
    2017-07-03
  • 宫廷菜是清代宫廷御膳房流传下来的风味莱肴,清康熙,乾隆年间,清宫的膳房已具相当规模。清代宫廷风味名菜、各种名宴、特色名菜、名点种类不计其数。...更多
    2017-07-03
  • 宫廷宴饮的座次礼仪最为繁琐,其主要特征是处处体现着君尊臣卑。如历代朝廷举办的大宴、朝宴、外藩宴、千叟宴、修书宴、除夕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区别。 根据...更多
    2017-06-30
  •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更多
    2017-06-30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