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飞桨 持续 
首页 > 御膳文化 > 古都文化 > 泰山封禅御膳文化传承

泰山封禅御膳文化传承

2018-02-12 12:31:15 来源: 浏览:

        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中外驰名、举世瞩目的神山圣山。它不但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雄伟壮丽的自然风貌,同时还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源远流长的泰山封禅文化,其中封禅御膳宫廷宴独树一帜,享誉天下。

 

 
       泰山封禅历史悠久
 
       据《史记》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禅祭祀。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秦始皇(赢政)、秦二世(赢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章帝(刘  )、东汉安帝(刘祜)、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康熙(玄烨)、乾隆(弘历)等12位帝王亲临泰山封禅祭祀 ,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延续数千年不断的泰山封禅文化,或曰帝王封禅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使整个泰山变成了一座文物宝库。
 
       什么是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不上丘岭地带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支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封禅活动的目的实质上是统治者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封禅可以说是最盛大的,但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近年考古资料来看,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幽远的。
 
       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地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禅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
 
 
       帝王封禅
 
       催生了泰山御膳饮食文化
 
       五岳独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是御膳饮食文化的主要诞生地之一。泰山的特殊历史背景,使泰山的豆腐业极早地发展起来。有史料记载,自宋代在泰山脚下建城,城效四周农村豆腐制作业已极为发达,城内呈现出“凌晨街街梆子响,傍晚户户豆腐香”的繁荣景象,成了宋代泰山城的一大特色。这说明当时的食用豆腐在泰安已十分普遍。
 
       泰安豆腐主要来源于半汶河两岸的村庄。由于半汶河之水是源于泰山主峰,从以南、以东的地表层水和岩体裂隙流出的泉水,水质与矿泉水相近,具有低矿化度、低钠、低硅、多稀有元素的特点,被古人誉为“泰山神水”、“泰山礼泉”,极易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凝固,因而赋予了泰山豆腐优越的特质。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二是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三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真可谓是色白如雪,鲜嫩如乳,浆细质纯,食之若鱼脑,可荤可素,历史上曾是贡品,被当地人称为“神豆腐“,因而诠释出一整套独特的”泰山豆腐文化“。泰山封禅不但为泰安豆腐注入神话色彩,而且还让泰安豆腐的知名度随封禅活动的举行得到了深化。
 
       泰山封禅活动从秦皇汉武登封泰山以及秦以前72帝王封禅泰山说起,是一种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史记》中曾记载:“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禅“者,神天也。”封禅活动一是上泰山功告上苍,二是为威镇四海以保江山永固。在封禅活动中,帝王以及随从要提前三天沐浴吃斋,以示对“天”的簏城之心和对神灵的敬慕。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命令诸侯各治坻泰山下,同时他下令行斋戒礼。斋戒礼的实行给众多官员增加了品尝泰山豆腐的机会。《旧唐书》高宗封禅,对斋戒有较详细的记载:“上斋于行宫四目,致斋三日,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事群官,诸方官史,各本司公馆清斋一宿。”“斋食”以豆腐,白菜组成素食而食之。封禅活动使泰安豆腐成了御膳和地方名吃中的“王中之王”,为泰山豆腐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泰山的神秘和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使泰山豆腐别具魅力,拥有了非比寻常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泰安的豆腐菜登上了大雅之堂。“泰安三美”就曾引得李白、杜甫等文豪诗人流连忘返。
 
       历经几千年封禅活动的不断完善,以泰安豆腐为主题的泰山豆腐宴在康熙、乾隆年间已趋于成熟,到了清朝末年,来泰山的名仕文化就曾以品尝泰山豆腐宴为荣。泰山的豆腐宴及部分名菜、名点源源流长,至今影响力非凡。
 
 
       秦始皇开
 
       创封禅泰山历史先河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秦朝。自信傲岸的秦始皇并未忽视上帝的存在,秦王朝于国都立四畦用于祭五方上帝。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方,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关于秦始皇封禅泰山的过程,《史记·封禅》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就率文武大臣开始了千里东封泰山。秦始皇一行先到驿山(今山东邹城市境内),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向齐便人士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之后秦始皇才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但商议我结果不符己意,于是决定自带文武大臣上泰山封禅。
 
       封禅大典分两步进行,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是为封礼。从泰山之阴下山,“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是为禅礼。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是泰山石刻中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撰书。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秦泰山刻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自秦始皇起,封禅活动成为强调君权神授的重要手段。
 
       秦始皇来泰山封禅礼毕,举办宴会以飨群臣,这就是行宫御宴。制作饮食的是专门从宫里带来的御厨,并结合泰山当地风味,泰山当地厨师所做的菜肴,须经御厨的品尝,御厨则根据皇上的口味予以筛选。
 
       秦始皇的御膳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习俗,如豹胎、狮乳、猩唇、犀鼻、驼峰、熊掌、炮豚、炮  、淳毋、肝  、熬、渍、捣珍等,还要食“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豕、狗、狼、雉),并选用新鲜的蔬菜等,而米、而、羊只、牛奶、山珍海味、干菜等则选用各地进贡来的极尽名贵的御膳原料,烹调方法讲究,做工细腻,滋味深厚,南北皆备,可说是集中了全国的名菜精华。而主食则以五谷为主,其中以麦的地位最高,成为宫廷饮食的主食。对麦子的加工主要用杵臼进行春捣,口感很粗糙,因此当时的麦曾被视作“粗砺之食”。后来对麦子的加工技术有了迅速的提高,即发明了石磨,将麦子磨成了面粉,麦就成了皇室和贵族们喜爱的谷物。
 
        继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后,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宣帝刘询、汉章帝刘烜、汉安帝刘祜、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太宗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成历帝朱翊、清圣祖康熙等先后到泰山封禅祭祀,既扩大了五岳之尊泰山的影响,同时也把泰山封禅御膳饮食文化推向了极致,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泰山御膳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它的国宝级饮食文化地位。
 
       综上所述,把泰山御膳文化发掘推广,做成产业,推向市场,推向海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科学养生文化,拉动餐饮业的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声明: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本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热门推荐

  • 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各种美食让各国运动员大饱口福。川菜、粤菜、鲁菜等几大菜系,都把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品列入运动员主菜单中,有意思的是,主菜单上仅出现两种辽菜,一个是...更多
    2018-05-21
  • 盛京皇宫无日不宴,特设磨房、碾房、肉楼、蜜库、粉房、果房、炭楼,渍酸菜,下大酱,光粮食就存有一千多万斤  历朝历代的宫廷饮食讳莫如深,一道森严的宫门使它罩上...更多
    2018-05-21
  • 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中外驰名、举世瞩目的神山圣山。它不但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雄伟壮丽的自然风貌,同时还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源远流长的泰山封禅文化,其中封禅御膳宫廷...更多
    2018-02-12
  • 御膳,一般是指帝王独享的饮食。帝王也经常将御膳赏赐他者食用(包括帝王举办的宴会),抑或逢年过节与其家族共食。御膳历经几千年中国封建帝制不断更迭,不断发生发展并在历...更多
    2018-02-12
  • 作为祖国历史文化艺术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用勤劳和智慧的积淀,形成中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地理...更多
    2018-02-12
  •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瑰丽多彩,其中的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遗产,代表着宫廷时代的最高饮食文化层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如何...更多
    2018-02-12
  • 中国御膳源于民间,中国御膳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饮食文化之精髓,世界饮食文化之瑰宝。清宫御膳代表了中国御膳之巅峰,康乾时代之鼎盛,世界霸王之强雄。最具代表性的天下之...更多
    2018-02-12
  •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几乎都把皇子皇孙们分到全国各地建藩封爵,其目的无非是保障皇权一统天下。然而,由于受封者在所属领地享有行政权与军事权力,因此时有争权夺势...更多
    2018-02-12
  • 提起八珍,一般人往往认为是指鱼翅、熊掌、燕窝、鹿筋、江瑶柱等山珍海味。这种看法固然有其对的一面,因为近代的上八珍、中八珍;...更多
    2018-02-12
  • 清宫满汉全席筵宴各样,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宴有:《亲潘宴》,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于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作陪。历代皇帝均...更多
    2018-02-12
更多

相关问答

55555555555555555555555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